內容簡介

千禧已來臨,新世紀是資訊時代。我們要想弘揚佛法,應該隨著時代迎頭趕上,否則很容易被淘汰。雖然過去祖師們弘揚經典,祇選用最精最簡的文字,為的是當時科技未發達,所有錄音、錄影、傳真、電腦和互聯網絡等,是他們想像中也想不到的。現代的佛教徒,承受了佛教寶貴的教理遺傳,負有承先敔後的責任,再不能猶豫觀望,保守傳統。應利用最新資訊科技,合力將佛殿上和藏經閣內的佛法,迎請到民眾生活的廣場上,讓大多數的人都能有機會分享到佛陀的法乳、落實受用、廣種善因、多培福慧。

一九九五年東蓮覺苑即已使用電腦互聯網絡宣傳佛教,將英文版「佛門」率先上網,收視率頗見成效,各地反應甚佳。

次年,《蓮覺》季刊以中英文版合併印行,目的不僅要將佛教傳入主流社會,同時要讓海內外人士對佛教有真正的認識。

最近,在電腦互聯網絡上,中文版「佛門」及英文版「佛門」聯合以新姿態專線上網,內容比前豐富,有佛學專題、散文、講錄、答問,苑友園地及本苑活動等,藉此提高人們使用網頁來了解佛教的興趣,更拓展一般人的視野,不再認為佛教是抱殘守缺的。

佛教一向推行社群教育。經典裡的主題多教人提昇優良人性、善己福群。佛教徒學的是因緣的道理,行的是監察自我、反省內心、減除自私、擴大心量、提高社會觸覺及關心人群。尤其是行菩薩道者,以一切有生命者為修行對象,修道的進程要視乎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及如何化導大眾來釐定其修証位次。

佛教又重視現實的教育,理想的極樂淨土因然是佛教徒所共同嚮往,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樂土可建設在人間,而不一定要遠離這個世界。因為受苦與享樂的感覺,是人的內心情緒,屬主觀性的,可以由自己把握。所以如何離苦、如何得樂,則完全靠自己的觀念,而不應向外尋求。佛說求樂最重要的條件是修正內心所起的心像和意念,主要有幾點:

一‧減輕自我的傲慢,不要重我輕他,更不要放縱自和的慾念,避免要滿足自私的慾念而傷害別人。也避免慾壑難填的失望。

二‧以友善觀感待人,對人要欣賞別人的長處,敬重和愛護別人,則四週都是良師益友。

三‧容忍不愜意的人,人海茫茫,相識也是緣份,要體諒別人的過失,理解別人的感受,儘量多結歡喜緣,無有仇敵。

四‧接受成敗與得失,因果有定律,但報應則有時間上的差距。際遇窮通未知是因還是果。祇求盡力做好而不可強求收獲。得也不必過分興奮,失也不必過分沮喪。失敗是趨向成功的教訓。

五‧珍惜寶貴的生命,生命原是接受果報及創造業因的工具,壽夭隨緣,能逢佛法已屬難得。故在有生之日,應努力發展自我良善的潛能,利用此生創造將來的前景。

若能學的是真理,行的是修心正行,不被外境干擾情緒,則無難堪之苦惱。心境平靜是最自在的,是故定心淨意才是通往極樂淨土的大路。

有些追尋虛榮的人,貪慾熾盛,不滿現實,憤恨充滿,厭惡也間。此等內心煩躁的人,身在何處也不覺得是安樂國。

最近電視和報章都有報導在烏干達某教派的教主將教徒關閉於教堂內縱火,集體死亡。估計死亡人數多達九百多人。此事可能涉及訛騙與謀殺。可憐那些受害者,并不是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而願意死亡。祇為了生活苦悶,尋求宗教慰藉,希望逃避現世苦難,幻想有救世主的庇護,致受邪教的誤導,遭此禍殃。

若人們能了解佛教離苦得樂的方法,勇敢地接受因果安排的現實,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尋求新生活,多做修心功夫,達至內心安寧,則現生及來世都會得到安息和解脫。不要夢想有不勞而獲的幸福,也沒有捷徑可以到極樂世界。

希望透過《蓮覺》季刊指引,加以在互聯網頁上傳達佛教的訊息,將佛教解除人心苦惱的甘露,遍洒到世界每一角落。讓人們曉得從真正途徑善化心理,溶解煩惱。有美好的心境即有愉快的人生,則身所在處即為樂國。經云:「心淨則國土淨」。己樂亦可以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