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間佛教」是當今大德印順導師所倡導的。一九三八年,導師講課於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院,名學者梁漱溟氏上山來見,痛陳自己斷然中止學佛的原因。梁氏認為佛法義理甚高,奈何當日的中國佛教所表現的卻無補於時勢。他說了一句深沈的話:「此時、此地、此人」,意即在那個抗日的時代,眼前的中國及國人所需要的是什麼呢?佛法顯然是不能應此時、此地、此人的需要。這次談話令導師感觸甚大,心上非常不安。當時他正研究唯識學,探其源於《阿含經》。一日讀到經中的一句話:「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即便領悟到,釋尊立教,說十方而詳此土,通三世而重現在,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為本,這和佛教的未流動輒講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實在是不同的。為此感悟,他喜極而淚,也由此確定了「人間佛教」的主張。

「人間佛教」既建基於上述因緣,它對現實人生,眼前社會,以及佛教的適時應世等問題,當然是特別關切的,因此,「人間佛教」主張行者不要耽著於禪定;不必急求斷除煩惱。解脫自證,而應該留惑潤生,多生多劫精勤度眾,以成就菩薩事業。

不過,這種主張、作略往往不為信仰傳統中國佛教的人所認同。此所以導師的《佛法概論》曾令他惹上政治麻煩;《淨土新論》也給傳統佛教團體拿去燒毀。直至近年,教界中仍有反對者批判「人間佛教」的思想。本書所收的前一篇文字─《人間佛教的省思》就是筆者在讀過台灣的如石法師所寫的一篇批判「人間佛教」的文章─《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見《香光莊嚴》六七、六八期,零一年六月、九月)之後,有感而講,再由李發居士筆錄成文的。

如石法師對「人間佛教」的主要批判是:一、主張不修禪定,不斷煩惱,這是叫人不求終極的解脫,不用證果。二、只顧及人間而不重視一切眾生,這是窄化了大乘法義。三、著重世間的福利事功,做的是通俗的宗教活動,這是淺化了大乘佛教。

究竟「人間佛教」是否真像如石法師所說,有這麼多嚴重的弊端呢?請讀者在看過本篇後自作我奪。

另一篇文字─《佛教根本戒律概說》,字教不多,但已說及律藏的結集經過、組織結構、主體與附隨各項目的意義、以及戒條之分類與作用等事項。對於那些不擬深究佛教而只想略知其梗概的讀者來說,本篇正合他們參考。

一般人學習佛法,多只重經論而少涉律藏。不知道,從律藏,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當日如何以開放、平等的精神,因時制宜,為僧眾制定種種清淨的戒條,並建立一套合情合理、和合共守的制度。尤其是僧團中的羯磨法(議事辦法),遇有重要事項,須經大眾議決時,通常都要求一致通過。這比現代的議會制度,於表決時只要求過半數或三分二票數通過,更為公正、嚴謹。可以說,佛教的羯磨法正是現代民主政治所行的議會制度的先驅。佛弟子一方面得蒙佛陀慈悲睿智的教導,一方面在平等、民主的清淨團體內共處同修,宜乎成賢成聖者無數了!

不讀律藏,不知道佛陀設教,是如何苦心地去建立「此時、此地、此人」的制度,以和合大眾,淨化人間。

佛陀已去,後之學佛者又能否仰體聖者設教的本懷,不畏窄化、淺化佛教之譏罵,生生世世,以人間為道場,「艱苦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由成人而至成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