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法師出生於中國大陸,於揚州大明寺出家,八二年在南京樓霞寺受具足戒,先後在中國佛學院南京棲霞山分院及北京中國佛學院接受佛化教育。八六年得國家當局之賞識,派往斯里蘭卡聖法寺佛學院、智嚴佛學院及克拉尼亞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生院進修,奠定優良之佛學基礎。為對佛教史、佛教哲理及佛化人生有更全面性的深入研究,作者於一九九五年前往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修讀宗教研究系博士課程,至二○○○年時,已先後榮獲文學碩士、哲學碩士及佛學博士學位。現於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任總監。作者著作甚多,以不同筆名在佛教刊物及叢書中發表精闢獨特見解,並在世界各地作公開佛學講座。
學佛多年來,若有人問我學佛有何受益,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會隨緣是我最大的收穫。隨緣本來是一個非常高尚的字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詞和其他不少詞語一樣,用久了便起了變化,慢慢被用歪了。譬如「和尚」一詞,原意是親教師,尊稱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可現在有不少人一提起和尚二字,卻是帶有貶意。再如「胡說八道」一詞中,原指胡人說八正道。早期印度僧人來中國弘揚佛法,因為與漢人的語言與思維方式有異,初期很難為中國人所接受,因此「胡說八道」一詞慢慢便變成了不講道理、亂說瞎談的代名詞。
同樣,「隨緣」的意思本來很好,「隨」客觀的條件、隨時間的變化而決定我們應該做甚麼、不應該做甚麼。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隨緣」的理解便有了偏差,甚至演變成倒楣的代名詞。比如,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會勸他:「隨緣啦」;當有人心情不好時,我們會勸他:「隨緣啦」;當某人倒楣時,我們也會勸他,隨緣啦;今天塞車了,隨緣吧;做生意虧本了,隨緣吧;股票下跌了,隨緣吧;負資產了,也隨緣吧,總之倒楣和無可奈何時就想到「隨緣」二字。久而久之,隨緣似乎成了得過且過、無可奈何的代名詞,因而不少人以為「隨緣」的人生觀非常消極。
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理解隨緣的真正含意。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的代名詞。恰恰相反,真正隨緣的人會積極進取、事業成功、家庭和睦、同事關系和諧,最終能達到安寧、幸福與快樂。本文就如何準確理解隨緣,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隨緣談談個人的心得。